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北方财经资讯网
上市公司 财经首页 金融理财 北方经济 财关券商 个股评析 新股动态 基金市场 环球市场 京津动态
房产汽车 行情数据 民生资讯 黄 金 国内国际 外 汇 商 品 财 商 商 评 时 评
产 经 金 融 宏 观 行 情 私 募 债 券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内容

财政支出刚性不减 加力提效信号明确

时间:2023-5-22 9:35:36

  核心提示: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释放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加力提效的信号。财政部5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8%。这一增速高于去年全年6.1%的预算支出增速,也高于今年全...

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释放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加力提效的信号。财政部5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8%。这一增速高于去年全年6.1%的预算支出增速,也高于今年全年5.6%的预算支出增速。

  专家认为,今年以来,中央财政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要求,保持较高支出强度,持续提升财政政策效能。下阶段,财政支出将继续保持刚性,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推动经济回稳向好。

  支出进度加快

  财政支出继续保持较高强度,体现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一面。财政部数据显示,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418亿元,同比增长6.8%,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截至4月末,财政支出进度已达31.4%,较去年同期加快1.1个百分点。

  对于财政支出继续保持高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分析,得益于留抵退税的完成和经济复苏启动,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的支持更为有力,财政赤字的使用进度较为均衡。他表示,1-4月财政收入完成全年预算的38.3%,为近五年来次高;财政支出完成全年预算的31.4%,也是五年来次高。

  正如钟正生所分析,财政收入为财政支出提供有力支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财政收入加速好转,形成回稳向上态势。财政部数据显示,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171亿元,同比增长11.9%。

  业内人士认为,支撑今年财政收入回稳向上的主要原因在于增值税的同比大幅多增。去年同期,财政部门通过大规模留抵退税的方式为企业送去“真金白银”,切实降低企业负担,由此导致增值税收入大减,影响整体财政收入。因此,低基数效应成为今年财政收入回稳向上的主要因素。

  专项债发行前置

  专项债发行前置,对财政支出的稳定也起到支撑作用。财政部数据显示,1-4月,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府债券1857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3303亿元、专项债券15272亿元。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表示,4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862亿元,同比增速为2.4%。扣除土地出让收入安排的财政支出较上月大幅改善,表明专项债加快落地。

  “1-4月,政府性基金保持了对经济的支持力度。”钟正生表示,提前批次地方债的发行对于广义财政支出的稳定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截至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宣布完成提前批新增债券的发行。例如,5月19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四川省财政厅日前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今年第四批新增专项债券共315亿元,完成财政部提前下达的1339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发行任务。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随着财政部将今年剩余地方债额度下达至各地,后续新增专项债发行有望边际提速,在三季度基本发完。后续政策将侧重支持专项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以更好发挥稳增长功效。

  向重点领域倾斜

  从支出领域看,今年财政支出继续向社保就业、教育、科技等重点领域倾斜。数据显示,1-4月累计,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10.3%、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9%、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增长8.9%、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8.7%、教育支出同比增长6.9%。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速高于总体财政支出增速,反映出财政政策在积极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服务于新发展格局构建。

  “在当前背景下,财政政策助力稳增长仍需保持较高强度,在保障民生的同时,应重点加大对基建、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快现有政策、资金落地,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从今年财政政策的发力点看,高瑞东说,稳基建投资仍是重心,促消费力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作者:不详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一般来源于各大媒体,已注明出处,对浏览者不带有任何指导性观点,仅供阅读;凡本网注明“作者、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来源处所有,与本网站无关;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请直接接洽原出处媒体。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绝非有意,敬请谅解,请邮件至economybf@yeah.net,我们会及时进行删撤处理。若通知后仍未进行删撤,可诉诸法律,感谢理解支持。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相关服务
  • 北方财经资讯网(www.economybf.com.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economybf@yeah.net 京ICP备13033684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2171